坚持产业结构优化 | 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2022-01-01

12月28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今天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据悉,本次《规划》还提出了“四大任务、六个行动、四项措施”。

01

“四大任务”是指加快系统创新、深化推广应用、加强自主供给、夯实基础支撑。

02

“六个行动”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

03

“四项措施”分别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化开放合作。


这一新的规划,正显示着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趋势已迈向如今“新基建”所指引的方向中去。许多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企业,随着“产业互联网”——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已获得了新一轮的增长动力和提升空间。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大湾区被赋予重要角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桥梁。结合大湾区发展现状和新发展格局下的角色,未来大湾区需积极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成为全国智能转型标杆,探寻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领先模式,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

另外,此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之下,我国正在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正确处理经济稳增长与调结构、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关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持续显现。

在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群聚集效应明显。据2021年《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仅大湾区就有25家企业上榜。




其中,大湾区较为典型的例子——东莞,是以制造业闻名全国的新一线城市,在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创新高地”的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




东莞从2013年开始,就相继推出“突围战”“科技东莞”工程“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倍增计划”等重大战略,制定《东莞市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资本市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规模、效益的倍增,实现了地区上市企业的储备。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莞商联一直致力于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集结国内外一线品牌,形成尖货效应,带动东莞本土优品集群发展,挖掘市场消费潜力,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全产业链供需交易的数据网络和交易场景。




相较于传统供应链而言,数字化供应链更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多种渠道实时获取数据,可以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可视化,更具有敏捷与柔性的特征;同时数字化供应链可以实现数据获取和利用的最大化,为企业智慧决策提供依据,增强了企业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



未来已至,莞商联坚信,依附于数字化供应链的赋能将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实现从不断被动应对市场挑战到主动规划未来的飞跃。



上一篇: 东莞:立足“双万”新起点,开启发展新蓝图
下一篇: 数字化采购,正在流行!